76届校友、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郭莉---校园的路灯 作者:紫丁

发表时间:2015-07-09

 

郭莉(左一)与香港特首曾荫权夫妇在一起

郭莉,黑龙江人,1972年至1976年就读于北京外贸学院外贸日语专业,此前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四年,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,一年后调入外贸部工作,先后任亚非司、亚洲司一处副处长、处长,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商务领事(正处参赞级),外经贸部亚洲司副司长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,中国驻日本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(正司级),外经贸部亚洲司司长,对外贸易管理司司长,对外贸易司司长,外经贸部党组成员、部长助理;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(中联办)副主任(副部级)。

 

郭莉,170米的个子,端庄、大方。大学四年,从没穿过裙子,不是绿军装,就是男式的蓝制服,别有一番英姿飒爽之美。1972年的特殊年代,同学们都是一样地朴实,精神状态一样地好,一样地刻苦读书。每天晚上,校园里的路灯下,总有人在借着微弱的灯光刻苦读书;每天早晨,同学们又摸黑起床来到路灯下,继续享受读书的快乐与满足。校园的路灯虽说昏暗,但知识的明灯引领他们走进精神的家园,也让校园充满了和谐。

郭莉是日语一班的班长。她学习优秀,性格开朗,热情助人。当年日语共分两个班,8个女生,20个男生。郭莉是一些男生的偶像,但她自己更愿意充当姐姐的角色,尽管她的年龄在班里不是大的。当时学校明确规定,学生不能谈恋爱,作为班长和系党总支委员,郭莉自然是以身作则,再加上她“开窍”比较晚,大学四年,她心无旁骛,一心一意就是学习,各科成绩优秀。

班长郭莉做事成熟、老练、坚韧。但大家不知道,她的成熟来自于少年时代的经历。她生长在一个干部家庭,家教正统、严格。“文革”中,她父亲被打成了“走资派”,挨批斗,被扣工资,幼小的弟妹被人打骂。作为家中长女,郭莉原本脆弱的性格反而变得坚强了,她学会了忍耐,十六七岁身材像豆芽菜一样瘦弱的她,咬着牙干着与成年男人同样的重体力劳动,肋骨都伤了,还要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和歧视。由此她也较早地认识了社会,知道了什么是好人和坏人,学会了报答和感恩,下决心一辈子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。

北京外贸学院是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业人才的大学,在当时“文革”尚未结束的大环境下,相对于其他院校,要开放一些,但校风又非常好,师资水平也很高,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在国外留学过,有着很高的外语水平和文化专业素养。

郭莉回忆:“我们非常幸运地在那么多年轻人中成为贸院首批工农兵学员。读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,尤其是学了外语,使我们有机会后来从事涉外经济工作,较早地活跃于国家改革开放工作的第一线。我上大学时贸院的老师真正是教书育人,他们言传身教,不仅教给我们各种文化知识、外交礼仪,也教给我们社会责任感、人生观和生活态度。这些对我的影响非常深,为我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。”

学校的培养,老师的教诲,成为了另一盏路灯,长明于郭莉后来的事业旅程,激励她不断进取,为母校争光,为老师争气。她说:“在国内外的商务谈判场合以及各类对外经济活动中,经常会接触到各国的官员和工商经济界人士,闲谈时总会相互问一下:你毕业于哪所大学?每当这个时候,我会自豪地说:我是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。对方便会报以赞许的目光。这表明我的母校培养的毕业生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国,在全国各地,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里,用自己努力的工作确立了形象。所以我从心里感谢我的母校,庆幸在那里度过的四年多美好时光。”

 

毕业三十年,经历了诸多岗位,不同的灯光也构